新闻动态
5月1日,武夷山茶农老张的电话响了一整天
“我的茶山被雨水泡了三天,但心里更凉。”这位种了二十年岩茶的老师傅攥着手机,屏幕里跳动的全是网红大logo直播间截图——标价999元的“马头岩肉桂”正以399元价格疯卖,而老张清楚,核心产区的同款茶青成本都不止这个价。
同一时刻,千里之外的北京白领小林正对着发霉的茶饼拍视频取证,评论区里“假货”“退款”的留言刷爆了屏幕。这场始于五一假期的茶叶风波,正以惊人的速度撕开直播带货行业的遮羞布。
一、从炫富到“翻车”:大logo的带货转型困局
三年前,大logo靠“3000元吃帝王蟹”“5万住总统套房”系列视频爆红,单条广告报价冲上80万。但央视一纸“炫富歪风”批评,让这个顶流网红瞬间蒸发。转战带货领域后,他打造“砍价达人”人设,直播间里“把价格打下来”的嘶吼,与当年“不差钱”的豪迈形成奇妙互文。
这次武夷山之行,剧本设计堪称精妙:身着唐装穿梭茶山,与制茶师傅联袂出镜,镜头扫过“非遗技艺”牌匾时,助理适时递上“核心产区”检测报告。
但老茶农们一眼看穿破绽——真正的马头岩肉桂条索紧结如蜻蜓头,而直播样品却泛着不自然的墨绿;更蹊跷的是,视频里标注的“2024春茶”,在武夷山4月连绵阴雨中根本不可能完成传统炭焙工艺。
当消费者收到货发现茶叶异味、生产日期存疑时,客服“茶叶需要醒茶”的搪塞话术,彻底引爆了这场信任危机。市监局通报显示,涉事企业不仅伪造地理标识,甚至存在“一茶多标”的造假流水线——同一批茶叶,贴上不同山场标签就能卖出三倍差价。
二、茶叶江湖的水有多深?一场直播牵出产业链黑幕
武夷山茶农提供的内部资料令人咋舌:在当地,聘请网红直播的“坑位费”高达15万/场,部分企业会将成本300元的茶叶标价3000元,通过“限时折扣”制造暴利。更隐蔽的操作是“年份造假”——用陈茶拼配新茶,通过特殊工艺做出“岩骨花香”的假象,非资深茶客根本难以辨识。
“三个大叔”视频中的控诉直指要害:“他们喝的不是茶,是茶农的血!”这位茶二代展示的家族账本显示,2023年当地茶农从直播带货中分到的利润不足5%,而头部主播佣金抽成高达30%-50%。
当流量成为唯一裁判,传统文化沦为带货背景板,受伤的不仅是消费者,更是整个产业的根基。
副市长在沟通中透露的细节更值得玩味:涉事企业早在年初就因虚假宣传被约谈,为何还能堂而皇之登上千万级网红直播间?
这背后折射出平台选品机制的重大漏洞——某头部平台茶类目招商人员坦言,他们更看重主播粉丝量而非产品资质,甚至存在“给够佣金就能过审”的潜规则。
三、当法律之剑砍向直播间:平台责任边界在哪?
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明阳指出,本案涉及三重法律关系:
虚假宣传:标注“核心产区”却拿不出地理标志证明,违反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八条
产品质量:消费者提供的检测报告显示,涉事茶叶稀土含量超标,涉嫌触犯《食品安全法》
消费欺诈:以次充好且拒绝退货,符合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五十五条退一赔三情形
但法律追责面临现实困境:网红往往以“广告代言人”身份规避直接责任,而平台又以“信息发布者”自居。此次市监局与抖音平台的联合调查,或将开创“双罚制”先河——既处罚涉事企业,也追究主播的连带责任。
值得关注的是,抖音电商已悄然修改《美妆个护行业管理规范》,要求茶叶类目商家必须提供SC认证、质检报告及山场证明。但这些补救措施能否赶上造假技术的升级?在某茶叶造假窝点查获的“做旧神器”清单里,从茶叶染色剂到伪造检测报告的打印机一应俱全。
四、茶农的焦虑:传统产业如何在直播时代自处?
“我们不是反对直播,是反对被直播糟蹋。”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会长的话道出行业心声。在当地,90后茶二代们正在探索新路径:有的开发“茶山认养”模式,通过24小时直播展示种植过程;有的与科研机构合作,给茶叶植入NFC芯片实现溯源。
但转型之路充满荆棘。某茶企负责人算过账:培养一个懂茶又懂直播的主播,成本堪比培养制茶大师。而多数茶农宁愿相信“网红带货三天清库存”的神话,也不愿投入长期品牌建设。这种畸形生态下,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剧不断上演。
老张的茶厂里,压箱底的2016年老丛水仙正静静躺在陶罐中。这款在茶友圈备受追捧的珍品,他始终不敢拿到直播间。“好茶要遇到对的人”,老人摩挲着茶饼上的白霜,“现在满屏都是‘家人们快抢’,谁还听你讲山场故事?”
五、消费者避坑指南:如何在直播间练就“火眼金睛”?
查证地理标识:武夷岩茶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需同时包含“中国地理标志”及“武夷岩茶”字样,缺一不可
警惕价格陷阱:核心产区肉桂成本价不低于800元/斤,99元包邮的“马头岩”连茶青都买不到
要求溯源信息:正规商家应能提供茶青采购凭证、生产记录及第三方检测报告
善用平台工具:抖音“安心购”服务提供“坏单包赔”“极速退款”等保障,但需主动开启
市监局工作人员提醒,遇到纠纷可拨打12315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投诉,注意保留直播录像、聊天记录等证据。目前,多地已试点“直播电商纠纷快速处置通道”,符合条件的案件可实现72小时办结。